首页 > 专题 > “两学一做”专题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学习会的发言
日期:2014年4月9日 作者:[友谊街道] 阅读数:
 

同志们:
  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今天我们组织党政班子全体成员以及各科室科长开展专题学习,今天专题学习的主题是:坚持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刚才,陶培龙同志对《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有关内容进行了导读,让我们不仅对在新形势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而且对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渊源、历史由来、基本内涵和本质要求等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我也结合我个人学习和工作的体会,就领导干部如何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谈点理解和想法。
  一、关于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群众路线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人民群众历史地位和主体作用的深刻认识,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宗旨。对于新时期的群众路线,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群众路线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在新时期的新境界。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程中,始终延续着“人民为本”的传统文化基因与治政理念。从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到唐太宗的“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中国人所追求的“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与生活实践中,也深深地蕴藏着这样的“家国一体”情怀。
  第二、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集中体现。党的群众路线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观点为理论基础与思想渊源,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工作路线与工作方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奋斗进取的根本立场。毛泽东同志曾指出,“群众观点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与归宿。”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我们党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强调人民群众是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主体,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最广泛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党的科学理论、政策主张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始终强调人民群众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主体,坚持实践出真知,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人民为师,当好群众的学生,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始终强调人民群众是利益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和享有者,要坚持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强调人民群众是权力主体,国家的一切权力都属于人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始终强调人民群众是价值判断和价值实现的主体,坚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崇高理想始终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只要我们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我们就无往而不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更加深刻认识和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更加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第三、群众路线是对我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孕育于中国革命最艰难的红军时期,在其随后的形成、发展与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又体现和凝结着全体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毛泽东同志关于群众曾经有五个比喻,1934年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的讲话中将人民群众比喻为铜墙铁壁,形容人民群众是“什么力量都打不破,完全打不破的”;1943年7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为抗战六周年纪念宣言》中将人民群众比喻为眼睛,他说到:“共产党应该紧紧和人民群众一起,保卫人民、犹如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依靠人民,犹如依靠自己的父母兄弟姐们一样”;1945年6月11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闭幕词《愚公移山》中将人民群众比喻为“上帝”;1945年10月17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的报告《关于重庆谈判》中将人民比喻为土地,他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会。”;在谈到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时,毛泽东常用这样的比喻“水里可以没有雨,但鱼儿却永远离不开水,党和人民的关系如同鱼水情深”。在革命战争年代,我党正是依靠群众才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在新时期,我们早已远离了炮火硝烟,那么和平年代中是否就不需要依靠群众了呢?或者说群众所能发挥的作用是否原来越弱化了呢?我感到,并非国家危难时才需要想到依靠群众,新时期,党员干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织者、实施者,广大群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党群干群关系的好坏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能否实现,事关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 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因此,更应发扬党的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二、关于本人在对待群众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对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我也对我自己在对待群众工作方面进行了反省和反思,我感到虽然在平时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也经常提醒自己要绷紧“群众路线”这根弦,但还是会在不知不觉中流露出与群众工作要求不相匹配的表现和问题,具体表现在:
  1、对群众路线的认识有所淡薄。由于自己成长比较顺利,没有经过艰苦环境和基层群众工作的锻炼,虽然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让自己对群众路线有了认识,也深知群众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对群众工作可能仅仅停留在到百姓中走走看看,将群众工作单纯理解为“办事”,认为就是到基层送送“温暖”,为群众办几件实事即可,对群众路线的学习系统性和深入度还不够。
  2、官本位思想有所抬头。自己作为一名年轻的处级干部,由于在处级领导岗位时间长了,平时耳朵里听到的也是别人对自己职位的称呼,久而久之不自觉的就会觉得是个“官”,处理工作中有时候也习惯于下命令发指示,贯彻上级、领导意图时较多,沉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较少,拉开了自己与群众的距离。
  3、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不够。对群众反映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往往对容易解决或矛盾不突出的问题解决的较多较快,对历史遗留问题或较棘手的问题,没有从主观方面去做最大的努力。
  三、关于下阶段努力的方向和做法
  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时间活动前期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我感到我们领导班子,包括我个人在今后的群众路线实践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明道路,以真理的光焰点亮做好群众工作的思想之火
  行动需要思想来引导。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通过学习,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从世界观的高度,为做好群众工作打牢思想基础。首先,向书本学理论,吃透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精髓,滋养“书卷气”。虽然现在街道工作千头万绪,但是对于学习仍要常抓不懈。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尤其是我们年轻干部要通过多读书、读好书,为群众工作本领增分。其次,要向群众学习,强化一线工作的实践本本领,滋养“平民情怀”。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群众在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虚心向群众学习,运用从群众中来的方法,把群众的意见和要求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才能体现群众的愿望,为群众谋好利。第三,摒弃不良文化理念,甘做百姓的“公仆”。一定要摒弃中国几千年来封建思想滋生的“贵贱、等级”思想演化而来的官本位理念,要使自己从思想到言行,摆脱高高在上的“官僚”习气,确立“干群平等”思想,以毫无特权思想和言行待人;要摒弃由等级、官僚制度演化而来的“统治”观念,确立现代“治理”思想,时时处处设身处地为群众打算。只有这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灵魂深处生根开花结果。
  2、修养增魅力,以优良修为夯实做好群众工作的作风之基
  党员干部的个人修养形成的人格魅力,对广大群众的影响是巨大的。领导干部面对群众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群众就会服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感到领导干部的人格力量体现在“说得对、情感真、行为正”。第一,说的对,用真理的力量凝聚群众。用真理的力量凝聚群众,关键在于晓之以理,以理服人。因此,我们的干部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群众的语言,去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办每一件事、做每一项工作,应首先把其中的道理对群众讲清楚、说明白,这样,思想就能够共鸣,工作才能顺畅,群众才能满意。第二,情感真,用感情的力量感召群众。“带着深厚的感情做群众工作,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是胡锦涛同志的谆谆告诫。领导干部面对群众时感情真挚、心态平等、氛围和谐,就会提升说服效力,强化教育效果。第三,行为正,用高尚品格来赢得群众。领导干部个人的人格力量来源,一是做人正:要先做人后做官,做人是做官的基础。必须具有德才兼备的品格,德好,形象好,就能产生凝聚力,战斗力,成为形象的魅力。二是从政勤:领导干部不管职务高低,能力大小,最重要的是立足岗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始终保持一种老黄牛精神的人,就能在人民群众心目是矗起高大形象,成为人格的力量。三是作风硬:干部的作风问题,就是自身作风过硬,才能了战斗力,才能抓落实,促发展,保稳定。
  3、实践学方法,以务实的态度拓开群众工作的效果之门
  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出发,真正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站在群众立场谋划工作,多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前期调研中基层普遍反映的机关干部联系基层制度落实执行的不好,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并深刻反思。我们只有真正走入基层,走入群众之中,才能了解到群众的所需所求,才能真正了解基层情况和群众思想,下阶段我们要对机关联系基层制度进一步的完善,要让下基层联系群众不再停留于形式,要通过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机制,切实提升机关干部联系基层、贴近群众的能力,提升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水平。(友谊路街道办事处 邵琦)

 
 打印    收藏    关闭